序号
|
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完成时限
|
|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
|||||
1
|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
配合省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监督实施。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提高空间利用质量和效率。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空间政策,重点发挥城市高效率聚集经济和人口,增强我市农业生产能力,生态功能区要生产优质生态产品,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适应。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行政审批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生态环境局 |
杨永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支雄伟 市行政审批局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 |
持续推进、2025年底取得阶段成效
|
2
|
构建绿色城镇体系
|
加快我市新兴节点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发挥特色小镇优势,促进社会发展。合理制定我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冀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向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发展,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完善污水处理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系统,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态城市
|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杨永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王 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于 宏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
持续推进、2025年底取得阶段成效
|
3
|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
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指导乡镇组织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按照有关乡村住房建筑导则,引导建设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经济合理、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持续开展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常态化管理机制,巩固农村散煤治理成果。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深化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开展农村水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到2025年,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全覆盖,厕所粪污实现有效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45%,累计建成98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
杨永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 于 宏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
2025年底
|
二、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
4
|
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在全面摸清碳排放和碳汇数据基础上,科学预测碳排放达峰峰值和时间,制定《定州市二氧化碳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各领域(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碳达峰碳中和保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完善“1+N”方案。
|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 |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
|
2022年底
|
5
|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
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按照《定州市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实施方案》,安装完成光伏20万千瓦;谋划实施定州市孟家庄灰场1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配套储能设施和定州市经济开发区1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配套储能设施项目,提高我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
|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开发区建投 |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张 涛 市开发区建投
|
2025年底
|
序号
|
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完成时限
|
|||||
6
|
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
|
推进焦化、电力等高碳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开展碳捕集与封存重大项目,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推动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网络,推广应用低碳交通工具。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
|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科学技术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
刘 志 市交通运输局 郑少伟 市科学技术局 王 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2025年底
|
||||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
7
|
打好蓝天保卫战
|
坚持联防联控、区域治理、协同治理,打好“组合拳”。推进工业领域污染治理,实施细颗粒物、臭氧等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源治理,加快工业企业退成搬迁,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加强移动源排放管控,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常态化开展重型柴油货车尾气排放达标整治。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对城市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加强工业企业料堆场扬尘防治,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实施绩效评级差异化减排,实现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严禁“一刀切”式停产限产。到2025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基本消除。
|
市生态环境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科学技术局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商务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
刘 志 市交通运输局 郑少伟 市科学技术局 于 宏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安振刚 市商务局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
2025年底前
|
||||
8
|
打好碧水保卫战
|
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协同推进。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加强沙河、唐河、孟良河等综合治理,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到2025年,消除市辖区范围内劣Ⅴ类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
市农业农村局
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生态环境局 |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于 宏 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 |
2025年底前
|
||||
9
|
打好净土保卫战
|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防耕地土壤污染,全面推行农用地分类管控。健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联动监管。推动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设施建设,加快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区域收集体系建设。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评估、预防和执法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行为
|
市农业农村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经济开发区 |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 杨永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王晓杰 市经济开发区 |
2025年底前
|
||||
四、系统推进水林田保护
|
|||||||||
10
|
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
综合采取“节、引、调、补、蓄、管”等措施,加强唐河、沙河常态化补水。分区分类推进城市生活、工业企业、农村生产生活等水源置换,依法有序关停取水井。到2022年扭转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
|
市农业农村局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于 宏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
2022年底前
|
||||
序号
|
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完成时限
|
|||||
11
|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
在两高沿线、城镇建成区等,优化林种树种结构,逐步营造成片绿林,不断提升森林系统生态功能,抓好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到2025年,完成植树造林绿化2万亩。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交通运输局 |
杨永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刘 志 市交通运输局
|
2025年底前
|
||||
12
|
加大耕地保护
|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防止耕地“非粮化”,明确利用优先顺序,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土壤改良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农业农村局 |
杨永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
2025年底前
|
||||
五、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
|||||||||
13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
统筹区域功能和产业基础,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实施工业企业“四个一批”工程,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深入开展“万企转型”行动,加快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产品升级,推动焦化等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加快发展信息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提质增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民宿等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5%以上。
|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科学技术局 市经济开发区 市商务局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市农业农村局 |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郑少伟 市科学技术局 王晓杰 市经济开发区
安振刚 市商务局 张文云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
持续推进、2025年底前取得阶段成效
|
||||
14
|
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
大力削减煤炭消费,坚持政策限煤、工艺去煤、清洁代煤、提效节煤,全领域、全过程压减工业燃煤。加快推进煤电供热改造和节能降耗升级,有序减少发电小时数和耗煤量。严格落实煤炭减量替代政策,严控新改扩建新增产能的耗煤项目,严格执行《河北省用煤投资项目煤炭替代管理办法》。加快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搞好氢能项目建设,主动与张家口、保定、邯郸等市联合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加快推动《定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3)》,把定州打造成京津冀区域最大的氢源基地。
|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行政审批局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财政局 市经济开发区 |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支雄伟 市行政审批局
于 宏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陈永军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 赵 杰 市财政局 王晓杰 市经济开发区 |
2025年底前
|
||||
15
|
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
推动大宗货物向铁路转移,提高铁路运输比例,继续保持国华电厂、旭阳能源公司两家企业煤炭运输量铁路比例达到85%以上。完善城市绿色配送体系。继续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建设。
|
市交通运输局
市科学技术局 市商务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
刘 志 市交通运输局
郑少伟 市科学技术局 安振刚 市商务局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
2025年底前
|
||||
序号
|
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完成时限
|
|||||
16
|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
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能耗“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逐步采用用能预算制度,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高新基建能效水平,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强化节能监察。着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推进节水型城市社会建设。严格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管控,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到2025年,单位GDP用水量较十三五下降11.5%左右,力争新增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
|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科学技术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经济开发区 市商务局 |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郑少伟 市科学技术局
杨永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康玉民 市农业农村局 王晓杰 市经济开发区 安振刚 市商务局 |
2025年底前
|
||||
17
|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低碳产品,推行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推行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规范回收利用。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建设、中节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及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提升环境质量水平。到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全覆盖,餐厨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在机关、家庭、学校、社区、商场等多方面宣传绿色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市商务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于 宏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孟增良 市生态环境局 王 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振刚 市商务局 陈永军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持续推进、2025年底前取得阶段成效
|
||||
六、争创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
|||||||||
18
|
争创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
以河北定州经济开发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为重点,加快推动《河北定州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落地见效,推动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推动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绿色园区提档升级。
|
市经济开发区
市科学技术局 市商务局 市发展和改革局 |
王晓杰 市经济开发区
郑少伟 市科学技术局 安振刚 市商务局 安保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 |
持续推进、2025年底前取得阶段成效
|